什么是汇率制度两极论?汇率制度两极论的依据是什么?
汇率制度两极论的依据
两极论的形成与近年来采用两极汇率制度国家的增加有着密切联系。一些国家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被迫采用两极汇率制度。也有一些国家,在金融开放环境下,为了维护金融政策的独立性,主动选择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基于以上因素,两极论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汇率制度的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国家明显增加。IMF前任副总裁费雪认为两极汇率制度的增加是汇率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是费雪的统计资料反映出的一些基本情况。
首先,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状况来看,欧洲多数国家参加了货币联盟,欧洲以外的国家其本上采用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因此,这些国家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分布于两极汇率制度。就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两极汇率制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991年,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有30%的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到1999年该数据上升到48%。同一时期采用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从6%上升到9% 。因此,到1999年为止,在33个新兴市场经济中,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国家已达到57%。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中,两极汇率制度同样显示出增加的势头。从1991年到1999年,这些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的比例从19%上升到39%, 采用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从21%增加到24%,到1999年为止,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国家高达63%,这一比重超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57%。就世界各国的整体情况而言,从1991年到1999年,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从23%上升到42%, 采用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由16%上升到24%,两极汇率制度合计达到66%(在费雪的统计中,浮动汇率制包括一部分政府干预程度较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第二,从预防货币危机的角度来看,两极汇率制度要比中间汇率制度更为安全。两极论认为,在中间汇率制度下,政府维护汇率稳定的努力容易助长短期资本流入, 当短期资本流入超过外汇储备时,政府将丧失维护汇率稳定的能力;另外,中间汇率制会助长未保值短期对外借款,这一状况会削弱金融部门和企业对货币贬值的承受能力。
货币危机是指在汇率变动受到控制的情况下,一国政府维护汇率稳定的努力遭到失败,本国货币被迫贬值的现象。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存在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因此,根据定义推断,这一汇率制度安排与货币危机无缘。另外.就固定汇率制而言,由于美元化制度与货币联盟不存在本国法定货币,所以在这两种货币制度安排下,同样不存在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与以上两种固定汇率制度相比,货币局制度拥有本国法定货币,从维护两种货币交换比率的稳定这一角度来看,货币局制度与盯住汇率制具有相同之处,因而这两种汇率制度有着类似的弱点。然而,即便如此,货币局制度得到两极论者支持的理由是,在这一制度下,法律赋与了政府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因此这一制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货币局制度之所以比盯住汇率制稳定,是因为这一制度从机制上和法律上取消了政府运用金融政策的权利。
第三,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在金融开放环境下,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有利于保持金融政策的独立性,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任何国家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都面临三元悖论的制约,即在资本项目开放、汇率稳定和金融政策独立性这三项目标中,任何政府只能选择其中的两项。两极论者假定资本项目开放是外部给定的条件,在这一前提条件下,三元悖论实际上将转化为两元悖论,即发展中国家只能在汇率稳定和金融政策的独立性之间作出选择。一些注重金融政策独立性的学者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放弃汇率干预政策, 以此确保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那些看重汇率稳定的学者则认为固定汇率制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